穿孔吸音板一般由面板(带规则小孔)、空气层(或填充吸音棉)、背板组成。
吸声原理:
声波透过板材表面的微小孔洞进入到板后空气层或吸音材料中;
声能在空腔中来回反射摩擦,逐渐转化为热能耗散;
小孔直径、孔隙率、空气层厚度共同决定了不同频段的吸声效果。
降低混响时间:
体育馆原始混响时间通常>3秒,易产生“轰鸣感”;
大面积铺设穿孔吸音板后,混响时间可控制在1.5~2.0秒之间,听感清晰、无拖尾。
提升语言清晰度:
穿孔吸音板能够吸收中高频声音(500Hz-4000Hz),这是人声主要频段;
安装后可显著提升场馆内扩声系统的清晰度,观众听感更加舒适。
降低噪声反射:
体育馆活动声源多(观众噪声、脚步声、器械声);
吸音板有效减少墙面和顶部声波反射,避免声音叠加放大,提高舒适度。
改善低频共振:
通过设计多孔径、多层结构(小孔+背后空腔),对200Hz以下低频也具有一定吸收作用;
有助于降低低频闷响和不必要共振。
类型 | 吸声频段范围 | 适用位置 | 效果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
小孔径高孔隙率(1-3mm孔,开孔率>15%) | 中高频(>500Hz) | 墙面、屋顶高位 | 有效控制语言频段噪声、清晰度提升明显 |
大孔径(6-10mm孔)+背后空腔 | 中低频(125Hz-500Hz) | 侧墙下部、舞台背面 | 改善低频轰鸣感,减少回响和共振 |
穿孔板+吸音棉复合结构 | 宽频吸收(125Hz-4000Hz) | 顶棚、侧墙大面积铺设 | 综合吸声效果好,适合观众席区域,提升听觉舒适度 |
项目 | 改造前混响时间 | 改造后混响时间 | 言语清晰度(STI)提升 | 改造手段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某市体育馆 | 3.2秒 | 1.7秒 | 由0.46提升到0.68 | 墙面大面积安装穿孔吸音板+屋顶局部吸声吊顶 |
学校体育馆 | 2.9秒 | 1.5秒 | 由0.41提升到0.71 | 屋面蜂窝穿孔铝板+侧墙木质穿孔板复合结构 |
合理布置位置:
墙面、看台侧面和顶部是最有效果的安装区域;
高反射区域(如硬质混凝土墙)必须覆盖吸音板。
厚度与背后空腔设计:
空腔越厚,对低频吸收越好,通常空腔建议100-200mm;
可填充高密度吸音棉增强宽频吸声。
孔径设计:
小孔(1-3mm)适合中高频;
大孔或多孔径组合设计适合大空间降噪。
安全与耐用性:
体育馆要求防火A级,表面耐冲击;
金属穿孔板或高密度木质板表面需防刮、防尘、防潮处理。
穿孔吸音板在体育馆中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混响时间、减少噪声反射、提高语言清晰度,营造出更加舒适和专业的听觉环境。合理选择孔径、结构和铺设位置,配合背后空腔设计,是取得良好降噪效果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