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 | 原因分析 | 涉及部位 |
---|---|---|
表面污染物积累明显 | 安装角度不合理、涂层老化、雨水不足 | 板面中下部或背阴面 |
涂层脱落或变色 | 紫外线老化、使用劣质产品、施工温度不当 | 板材正面及边缘 |
局部泛白或水印 | 雨水冲刷不均、涂层疏水性下降 | 拼接缝附近 |
板缝渗水 | 密封胶开裂、板材安装松动、接口未压实 | 板缝、龙骨连接处 |
板面裂纹或鼓包 | 热胀冷缩控制不当、基层不平、膨胀间隙不足 | 板材边缘或固定点处 |
自清洁性能下降 | 没有紫外光照、表面覆盖油污、长期无降雨冲刷 | 整体板面 |
表面污染积累
调整板面角度,增强雨水冲刷效果;
定期用低压水枪辅助清洁;
重新喷涂光催化或氟碳自洁涂层。
涂层脱落或失效
更换优质板材(建议选≥10年耐候寿命产品);
施工前保持基层干燥洁净,避免施工温度低于5℃;
如已出现脱落区域,可局部重涂相同涂层进行修复。
局部泛白/水印
改善板面坡度和雨水流动方向;
增加顶部防雨滴板或排水构造;
局部重新涂刷自洁涂层。
板缝渗水
使用高弹性防紫外密封胶;
调整安装龙骨间距,控制板缝预留不小于6mm;
加装遮雨线条或金属收边。
裂纹/鼓包
检查基层找平度并重新整平;
控制膨胀缝与温度伸缩缝设置;
不建议强力刚性固定,采用浮动式干挂连接更佳。
自清洁性能减弱
对常年不见光区域,建议人工辅助清洁;
使用超疏水型表面涂层替代光催化型;
可考虑安装顶部喷淋系统定期湿润板面(如高档建筑外墙)。
建议 | 描述 |
---|---|
选择品牌产品 | 优选具备检测认证(如CE、ASTM、绿色建材认证)的大厂产品 |
合理设计排水系统 | 设置滴水线、鹰嘴收边,减少水痕积聚 |
每年检查1次 | 对接缝、涂层、结构件等进行目检,必要时局部修补 |
避免人为损坏 | 禁止用强酸碱清洗剂或高压设备直接冲刷板面 |
自清洁外墙板在维护管理方面确实优于传统装饰板材,但仍需科学设计与合理施工配合,才能真正实现“低维护、长寿命”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