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 | 吸音(Absorption) | 隔音(Isolation) |
---|---|---|
功能 | 吸收声波能量,减少回响与反射 | 阻隔声音传递,防止串音与外来噪声 |
实现方式 | 使用多孔、纤维、穿孔等材料 | 使用高质量、密实、分层结构材料 |
测试指标 | 吸声系数(α)、NRC | 声传损失(STL)、Rw / STC |
典型材料 | 岩棉、玻璃棉、穿孔板、软包、吸音棉 | 水泥板、石膏板、隔音毡、密封材料 |
影响范围 | 室内声场 | 室内与外部(或邻室)之间 |
联系:
吸音能改善室内音质,但不能防止噪声传出;
隔音能阻隔声音,但不改善室内混响;
两者协同,才能实现整体良好的声环境。
功能区分明确:
吸音用于室内表面(墙面、天花板)处理;
隔音用于结构体(墙体、地面、吊顶)构造设计。
分层组合设计:
采用“隔音结构 + 吸音层”的复合系统:
外层为高密度阻隔材料(如石膏板、隔音毡);
中间填充吸音材料(如岩棉、玻璃棉);
内表面用穿孔板、吸音板等进行吸音装饰。
避免声桥(Flanking Path):
吸音层若未妥善处理边缘,可能形成“声桥”。
必须封边、密封、隔断龙骨直连,提升整体隔声效果。
天花+墙体联合设计:
吊顶采用浮置结构(减震器+双层板);
墙体采用多层石膏板+中空隔音填料;
确保接口、穿孔(灯、空调管)密封处理。
考虑频段适应性:
吸音主要改善中高频;
隔音需关注低频(尤其交通、机械声),使用隔音毡、浮筑地面等技术。
吸声吊顶 + 隔声吊顶:
隔声轻钢龙骨墙 + 吸音软包:
外层:双层石膏板(交错拼缝)
中间:岩棉或玻纤棉填充
墙面:安装吸音软包/穿孔吸音板
吸音墙体 + 隔音门窗系统:
吸音墙处理混响(控制室/会议室)
隔音门窗阻断外部交通或设备噪声
场所类型 | 隔音重点 | 吸音重点 |
---|---|---|
录音棚/影棚 | 隔绝外部/相邻房间噪音 | 室内反射声控制,防止啸叫、混响 |
办公室 | 会议室与外部声隔断 | 降低语音传播,提升私密性 |
医疗机构 | 病房/诊室的交叉干扰隔音 | 回音控制,营造宁静气氛 |
学校教室 | 教室之间的声干扰 | 语音清晰度优化 |
酒店客房 | 客房墙体与走廊/其他房间隔音 | 卫生间/走廊吸音优化整体安静感 |
误区 | 正确做法 |
---|---|
用吸音板代替隔音结构 | 两者功能不同,吸音板不等于隔音 |
吊顶未隔振,声桥严重 | 加浮筑结构、隔音龙骨、防震吊钩 |
吸音层直接贴于硬质墙体 | 中间应设置空腔或软性支撑,增强吸声效果 |
门窗未隔音或漏缝严重 | 使用密封条、双层中空玻璃窗、隔音门系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