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用场所 | 优化目的 |
---|---|
音乐厅、剧院 | 保证声音清晰自然、混响适中 |
录音棚 | 精准控制声波,消除早期反射、驻波 |
会议室 | 提高语音清晰度,减少回声与噪音 |
教室 | 提升教师语音可懂度,改善听课体验 |
家庭影院 | 营造沉浸式听感,控制低频共振 |
医院、图书馆 | 降低背景噪声,提高安静与舒适性 |
混响时间(RT60):声音能量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。
会议室:0.4~0.6 秒
教室:0.6~0.8 秒
音乐厅:1.4~2.0 秒(取决于用途)
语音清晰度(STI、C50、C80):衡量语言或音乐的清晰度,高于0.6被认为良好。
背景噪声水平(NC曲线、dBA):控制机械声、外部声源干扰。普通办公室推荐 ≤ 35 dBA。
声透过损失(STL)与隔音级(STC、Rw):评价声能穿过墙体或天花板的程度。
吸音处理(Absorption):用于控制混响与驻波,常用材料有:
多孔材料:如岩棉、玻璃棉、吸音棉
穿孔板系统:穿孔石膏板/金属板 + 吸音填充
软质材料:布艺软包、地毯、窗帘
高性能吸音板:如木丝吸音板、聚酯纤维板
扩散处理(Diffusion):用于打散集中反射声波,避免声染色:
扩散体:QRD/PRD木质扩散板
不规则面结构:砖石墙、雕刻木饰面等
反射控制(Reflection Management):合理控制反射路径,避免“早期反射”和“声焦点”:
控制反射角度(天花/墙面斜面)
使用吸音与扩散面组合配置
空间类型 | 吸音布置建议 | 扩散建议 | 隔音建议 |
---|---|---|---|
录音棚 | 四壁和天花做全面吸音 | 背墙设置扩散体 | 强隔音门窗,浮筑地面 |
会议室 | 背面墙吸音,天花设置吸音板 | 侧墙扩散增强语言传播 | 门缝密封,轻墙隔音增强 |
教室 | 后墙、天花吸音,黑板后墙控制反射 | 适度扩散防止死角 | 窗门隔音处理 |
家庭影院 | 前墙与天花吸音,侧墙部分扩散 | 后墙可使用扩散板 | 隔音门窗、空调静音处理 |
开放办公区 | 吊顶与桌面吸音,分区隔断吸音包裹 | 顶部或背面设置吸音+扩散 | 噪声源(复印机)隔离 |
吸声墙面系统:穿孔石膏板/木板 + 岩棉 + 空腔 + 封边
吸声天花系统:矿棉板/玻纤板吊顶 + 吸音棉填充
浮筑地面:减震垫 + 混凝土 + 面层材料
声学门窗系统:密封胶条 + 双层玻璃 + 隔音门芯
误区 | 建议修正 |
---|---|
只关注吸音,忽视扩散与反射设计 | 三者需协同配合 |
用普通材料充当吸音结构 | 必须测试吸声系数、确认频段性能 |
大面积使用吸音材料导致“死声” | 加入扩散板或保留部分反射面 |
不考虑空间用途一味追求低混响 | 不同空间需设计目标不同 |